新时代戏剧教育浅谈

戏剧教育,是戏剧艺术观念与美育思想体系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形态与人生实践中将当下生活与未来理想有机结合,既能脚踏实地,又有远大理想,从而推动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

我们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戏剧教育是美育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表明了戏剧艺术的呈现必须具备美育思想原则。同时,戏剧教育也是育人的活动,具有内涵成长、成熟、完善与自我超越等未来指向性,从而立足于“人应该是什么”来实施对人的影响。教育具有戏剧观念性本质,表明了教育必须体现育人原则,遵循教育规律。   

特定时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摆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戏剧教育自然服从并服务于社会、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与发展需要,包括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创造,步入小康社会。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全面吹响,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戏剧教育其定位于成就美好生活,引导学生立足于当下生活,在追寻生活意义之中体验美好生活,从而与时俱进地实现戏剧、美育思想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为戏剧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就赋予戏剧教育价值以时代必然。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作为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崇高事业,教育理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戏剧教育的使命就是为了美好生活,即戏剧教育教育以美好生活为价值取向。美好生活是无法直接给予的,每个人都是追求、创造和享受他的美好生活的主体,戏剧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人的教化,使人获得追求美好生活的思维与行动能力。

美好生活体现着戏剧教育与美育思想现实的内在统一:这种生活既是对美育思想生活追求,也是对现实的生活感受;既有幸福的“彼岸”性,也有满足的“当下”性,这就与戏剧艺术、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二重性建构起本质的同构关系,从而赋予戏剧教育成就美好生活的价值定位以现实可能性与内在必然性。

戏剧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站在未来审视生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发掘生活的种种可能,从而超越当下视角与感官的局限性,丰富生活中的精神体验,将戏剧教育化为精神指引,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起未来戏剧教育与当下生活的内在联系。

戏剧教育不是解释为具体的未来生活目标,并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而是帮助学生在对当下生活意义的追寻中,体验生活之美好。追寻生活的意义就是于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

美好生活首先是真生活,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戏剧教育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探寻生活的真相,去发掘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表达自己的希望。求生活之真,一是发现生活真相而坚持。二是让自己的理想切合实际、更可靠,而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美好生活说到底就是追寻德性的生活。追寻德性带来自我生活充实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感,德性的践行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每个人在平常的生活中体验着美好和幸福。“对人们来说善的生活,是在寻求对人来说善的生活的过程中所度过的那种生活”。只有德性的寻求才能产生生活的自我超越之维。同时,美好生活是幸福的,令人愉悦的,从而也就是美的。某种意义上,美好生活就是自我建构的,因此,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总之,寻求生活的真善美,这正是戏剧教育在现实扎根的前提,也是戏剧艺术呈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标志,更是学校戏剧教育成就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

学员:杜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豆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