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戏剧的“卡塔西斯”闪耀光芒

回归源头,才能看清未来。

我是一名普通高校的表演教师,曾经也是一名话剧演员。出身于艺术世家,父母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戏曲演员,所以从小就受到了中国戏曲的熏陶,让我对戏剧有着浓厚的情感。

作为一名基层的戏剧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很幸运今年又一次参加了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戏剧教育普及大讲堂。提高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戏剧融汇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中。课程一共12天,也认识了12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课程从《戏剧基本原理》《戏剧教育概述》《剧本创作概述》到《如何运用戏剧游戏进行戏剧教育》《课本剧实践创编技巧》,还有《导演的艺术特性与导演的职能》《创造性儿童戏剧的工作方法》《戏剧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戏剧教育中的台词教学》,《剧场概述》《戏剧制作概述》《校园开展戏剧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办法》等,每堂课都对于我们非常受用,笔记还在慢慢整理中。

戏,从遇上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放不下了,很庆幸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这么多古道热肠无私奉献的恩师。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年过花甲的罗教授,先生在课堂上不忘初心身似少年。与罗老结缘与戏剧表演教师的一次培训,当时先生在课堂上讲到戏剧几次都热泪盈眶,画面仍然历历在目,这次老先生依然精神抖擞,为我们传递着戏剧艺术,讲述着话剧的起源,表演与导演的发展,演员与观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虽然现在不能把老师的每句话都吸收进来,一路成长一路学习,这个时候:听君一节课,胜看百本书。

因为罗先生让我知道了“卡塔西斯”!

将戏剧的“卡塔西斯”闪耀光芒

西方最早的戏剧艺术,当属古希腊戏剧。它诞生在公元前六世纪,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活跃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当我们研究古希腊悲剧时,必然会涉及到西方最早的戏剧理论《诗学》一书,它是继悲剧诞生二百多年后的亚理斯多德,对古希腊悲剧的总结和研究的美学著作。在《诗学》第六章,他对悲剧有段著名的论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卡塔西斯在《诗学》的译本中,被译为“净化”、“宣泄”和“陶冶”。

将戏剧的“卡塔西斯”闪耀光芒

戏剧艺术的卡塔西斯,被2500多年的戏剧历史所印证,已成为全世界戏剧人的使命和追求。戏剧艺术的“综合性”、“集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现场性,演员和观众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完成演出的观演关系,所产生的审美快感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戏剧演出对观众的影响,潜移默化功能是鲜明和独特的。这种功能就是亚理士多德提出的“卡塔西斯”。不管是我国的戏曲还是戏剧,可以用无数的事例证明戏剧的“卡塔西斯”作用。

1928年话剧传入了中国,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戏剧品种——戏曲,更是世界戏剧之苑中的精粹,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被中国观众所喜爱。小时候经常观看演出,直到现在依然对戏剧艺术充满着敬畏。《刘胡兰》让我们懂得了胡兰子“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白毛女》让我们懂得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沙家浜》让我们懂得了党的光辉!直到如今,人们经常会唱起那耳熟能详的旋律,戏剧对观众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太强大了。而今,戏剧艺术仍然是全世界各国观众所喜爱的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当代戏剧更加多元,更加多彩。

通过学习让我在后期的教学中,又有了新的灵感。时刻要以挖掘学生潜质和激发创造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对“内观”、“转化”、”感知”、“当下”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内容进行训练,全方位开发想象力,释放知觉,帮助受训者发现逻辑推理之外的自身无意识经验、记忆和感情,从自身局限中解放出来,摆脱自我的倾向、偏见和理智的判断。

难以表达对各位老师的崇敬,只望我作为戏剧人,也作为一名表演教师,携手共进为中国戏剧发展之路而奋斗,同时不忘陶冶学生的情操栽培出更多优秀的继承人。不忘初心,走向未来。

学员:马婉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豆瓣

相关文章